系統性思考

人體是一個系統的儲藏室,由不同的分支系統連結組成一個完整的大系統,同理,設計也應相同。系統運作能讓設計者更深入探討網絡、結構或過程,理解組成間的關係,以及與世界環境的連結。

甚麼是系統?

系統內涵遠比其組成總和來的大且影響力深遠。每一個系統皆由子系統或分子個體組成,子系統與組成個體存在於各系統與各層級中,另外,子系統在主系統中的功能與目的會更突顯。

舉例來說,”門”是子系統,屬於”建築”的主系統中。功能在於區隔內與外(界線)、甚麼可進入不可進入,形式則可多元,當我們認知到”門”這個物件,有助於探索其他子系統以及整個系統架構的組成,門與窗戶皆可視為建築的子系統。

再舉一個例子: 跨膜蛋白(transmembrane protein)扮演的角色。這是一種貫穿生物膜兩端的蛋白。許多跨膜蛋白的功能是作為通道或「裝載碼頭」用以拒絕或允許某種特定的物質跨過生物膜的運輸、進入細胞,同時,也使需廢棄的副產品運出細胞。

辨識系統

藉由行為、功能與元素之於環境的範圍與連結可辨識出”系統”的內涵,相同類似的組成元素、型態或形式組合在一起,可稱為一個系統。

每一個系統組成的連結點,都可能是設計動力的源頭。是往上、往下或平行、比鄰,藉由甚麼來移動? 水、空氣、或訊息? 這些都可能是在做系統設計時,需要去觀察的。

然而,並非所有設計都需考量系統才能完成(例:魔鬼氈),但對設計者或科學家而言,能綜觀衡量上下左右前後的關聯性是加分的。也藉此可檢視,若當中的動力(水、風、訊息..)改變的話,結果會有甚麼改變?  設計不能只有一層、一套,需要更周延的思慮。

探索系統工作表(按此下載 Systems_Explorer)

原文請參考: http://toolbox.biomimicry.org/core-concepts/systems/

 


返回上一頁

RSS
Follow by Email
Facebook
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