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Detail

美洲大陸外的唯一團隊! 台灣進入2017全球仿生設計決賽~ 由大自然而來的創新 減緩PM 2.5衝擊

28 七月 , 2017,
Biomimicrytaiwan

No Comments

美洲大陸外的唯一團隊  台灣進入2017全球仿生設計決賽

由大自然而來的靈感 減緩PM 2.5衝擊

2017 全球仿生設計競賽成績揭曉,在氣候變遷(Climate Change: Mitigation, Adaptation, and Reversal)的大題下,上百件來自世界各地的解決方案,最後僅有五支隊伍進入決賽,角逐明年10萬美金的首獎。台灣是五支隊伍中,唯一非美洲大陸的入選團隊,歐洲、非洲、大洋洲無團隊入圍,其餘四支決賽隊伍來自美國、巴西、墨西哥、與哥倫比亞。這群台灣大學的跨領域組合,以自然為師,發展出一個名為Refish的解決方案,希望能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。

溫室氣體嚴重地改變了水文、大氣的循環與溫度的變化,減弱了大自然原有處理空氣中塵埃粒子的能力。根據資料,台灣的PM2.5數值超標,甚至超出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標準2-3倍之多,尤以西半部都會區較為嚴重。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近的統計,肺癌繼續蟬聯台灣癌症花費的冠軍,除了藥劑越趨昂貴外,重要的是環境因素造成罹癌人數增加、心血管疾病患者增加。我們可以選擇入口的食物、穿衣的布料,但是卻無法選擇每天要呼吸的空氣,PM 2.5就是這樣看不見卻存在的致癌因子。

Refish團隊從成軍到完成作品,只有短短的3個多月,因各自面對忙碌的課程與工作,僅能週末面對面討論、平日則於線上溝通。一開始是由對仿生設計感興趣的隊長姚瑞鵬發起。材料科學系的姚瑞鵬因著對設計思考的興趣,以台大創新設計學院為基地,匯聚來自財金與社會雙修的劉靜文、生物產業機電所的林弘人、生物醫學所的陳皓年、生態演化所的林宗儀、地理與生物系統工程雙修的洪嘉鴻以及地質系的吳威廷,組成這支跨領域的仿生設計團隊。

Group photo

Refish團隊來自不同領域,正是仿生設計團隊不可或缺的關鍵

Group meetings

計畫趕不上變化,把握幾個周末面對面的討論時間

參賽之初他們造訪了博物館,看到了生物異能者奇幻的生存策略以及PM 2.5相關的介紹,雖然討論後將目標訂於解決PM2.5的問題,但是面對這麼龐大且複雜的議題,到底要從公共建設或交通問題著手,團隊經過一段「煎熬的」反覆修正與討論,因為明確地界定問題,正是仿生設計的第一步。問題太小,侷限了思考的可能性與影響力,反之,則太過發散、降低了可行性。

Refish團隊鎖定於都會的車輛廢氣排放問題,也進行了田野調查與訪談,最終希望能協助行進中暴露於外、廣大的機車族,減少吸入空汙廢氣的機率。因此他們向大自然提問:自然界如何主動的收集塵埃粒子呢?之前造訪博物館所蒐集的資訊、AskNature網站上的生物策略、相關的科學論文等,都是團隊的資料來源。歷經一番選粹,Refish團隊從樽海鞘(Salps)、鯨鬚(Baleen)、非洲菫植物茸毛(Trichrome of African Violet)、海參(Sea cucumber)、魚類砂囊(Gizzard)等生物機制獲得啟發,設計出一種能置於大型公車或公共運輸工具內,隨著移動而收集廢氣、排出清淨空氣的裝置。這項創意,讓他們進入了世界決賽。

Prototype

為了測試可行性,團隊也嚐試進行原型機的實驗

Refish團隊回顧參賽過程,當人類原有的設計思考,加入仿生架構與生物策略,確實有時會有失去方向的時刻,此時考驗著收斂的功夫。而來自不同領域的他們,在溝通上會有困難嗎? 團隊打趣的說: 「如果話聽不懂,就用寫的,再不懂就用畫的,總是會理解阿!」這些經驗開啟了思考與合作的另一種維度。接下來,Refish團隊將參與仿生設計的企業加速器計畫,預計明年與其他團隊共同角逐10萬元美金的大獎。

Cross disciplinary

Refish團隊的作品介紹請至: http://challenge.biomimicry.org/en/custom/gallery/view/15874

訪客 發表迴響 取消回覆

RSS
Follow by Email
Facebook
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