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Detail

2019全球仿生設計競賽台灣海選起跑 募集以38億年的研發成果減緩氣候變遷、減少海洋廢棄物

17 十二月 , 2018,
Biomimicrytaiwan

No Comments

聖誕節將至,不過擔任拉雪橇重責大任的北極馴鹿近20年來數量竟然少了快一半,從500萬降至210萬頭!這可不是因為送禮太操勞,科學家指出這是氣候變遷對北極的生態帶來影響。

這份於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大會(American Geophysical Research Union)上所發佈的內容,根據"北極報告"(Arctic Report Card)指出,科學家長期調查馴鹿群數(馴鹿英文名稱為Reindeer,北美則另有Caribou的稱呼,屬同一種),有些群數縮減量超出90% !來自維吉尼亞大學的Howard Epstein 教授也是"北極報告"的研究成員之一,他說明為何氣候變遷造成的暖化對馴鹿的生存帶來如此大的影響。包含:糧食減少,馴鹿食用的地衣(lichen) 生長於地面,氣候暖化促進比地衣更高的植物生長、地衣無法與之競爭。植物群落改變,導致馴鹿的"糧食安全(food security)"受到影響。此外,暖化讓蟲類孳生。如果天氣暖又較無風,馴鹿得花更多力氣與能量驅趕蟲類,或尋找不受蟲類干擾的棲地。再加上暖化促進雨量增加,下在雪地結凍成硬硬的一層冰,覆蓋在凍原的植被上,馴鹿很難只用鼻子就撬開冰層,找到地衣、苔蘚類這些糧食。這些都是馴鹿群數減少的原因。

除了陸地生態,海洋生態也因為大量的海洋廢棄物增加而失衡。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統計,每年約有64萬噸遺失或棄置的漁撈具沉入海底,成為全球1/10 的海廢來源。在聞名的太平洋垃圾帶(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)有超過一半的海洋垃圾為廢棄漁網,每年成千上萬的海洋動物被困住、無法掙脫而死亡,這種情況被稱為「幽靈漁撈」(ghost fishing)。台灣四面環海且有洋流交會,為台灣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,漁業成為台灣重要產業之一。維護海洋生態與環境已不僅是環保訴求,而是經濟價值創造的要素。部份地方政府為清除廢棄漁網已推動相關措施,包含回收獎勵機制、與潛水志工或學校合作等等,然處理廢棄漁網依舊是棘手的問題,再加上漁港與漁船的生活垃圾、漁船作業的廢棄乾電池、保麗龍、漁具、或漏油、或因暴雨從山上沖刷至沿海的殘木、因洋流方向移轉的海漂垃圾等,皆是漁港與近海地域的廢棄物來源。

全球仿生設計競賽的新創育成計畫自2015年開始,至今已支持來自18個國家、超過1300位的有志之士,產出的解決方案涵蓋能源、農業、水資源、公共健康、溫室氣體捕捉與減量等。2019全球仿生設計競賽,主題仍為「氣候變遷:適應、減緩與翻轉之方」。台灣海選在「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」與「新北市政府漁業及漁港事業管理處」的支持下起跑,今年度還加入特選子題,新北市永續漁業創新奬〜減緩漁港與鄰近水域的海洋廢棄物。生物演化38億年可視為漫長的研發期,歡迎有志之士,大專院校以上學生、新創團隊、與社會人士運用大自然的研發成果,發展減緩氣候變遷衝擊的方案。台灣海選預計於2019年3月29日(五)截止收件。競賽辦法詳見: www.biomimicrytaiwan.org

參考資料來源:

1.BBC News https://www.bbc.com/news/science-environment-46516033

2.World Economic Forum https://www.weforum.org/agenda/archive/oceans

water-1283152 小

Leave A Comment

RSS
Follow by Email
Facebook
YOUTU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