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0日,一個星期六的早上,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於台大醫學院人文博物館舉辦年度會員大會。仿生應用的領域多元,從2015年大會主題「水、能源、糧食」、2016年「永續都會、循環經濟」,2017年「生物經濟、創新科技」,2018年主題在孫智麗理事長的開場歡迎中,訂定為「受自然啟發的醫學創新」。
大會邀請來自美國南加大病理系教授、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鍾正明博士,以「皮毛之道:再生、演化與仿生啟發」為題,分享從鳥類羽毛形態模式的靈感,探詢幹細胞活化機制。鍾院士一路從活體追溯到化石,他結合了跨領域團隊探尋鳥類的起源,建立起恐龍與鳥類的關聯性,這項研究被國際知名的”Science科學”期刊評選為2014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之一。
演講中,院士強調「師法自然」的重要性,團隊首先需了解自然界的「再生生物學」,接著深入研究其「再生之道」,最後發展適合人類的「再生醫學」。例如人類只換一次牙,鱷魚卻能一輩子有健康的牙齒可運用,原因在於鱷魚有一組以上的備用牙,每一次換牙幹細胞都還在,幹細胞能再發展成新牙備用;非洲刺毛鼠遇到天敵若整塊皮毛被扒走,也能迅速進行組織修復再生;鳥類因應季節換羽,幹細胞的活化外,也會因應周遭環境,發展出適應性的「皮毛」,這些都是人類再生醫學、組織修復醫學應用的啟發。無論是有禿頭掉髮煩惱者、皮膚燒燙傷需要新皮膚、器官老化、甚至失去手腳的人類有無可能如蠑螈斷尾再生般的重獲生活品質,這些都是再生醫學科學家們努力的目標。
自然界中,蘊含了許多的模式Pattern,這些模式造就了生物多樣性與功能,也成為人類在醫學、藝術、建築、工程等等領域的啟發。本次大會也邀請三位演奏家,在長笛與鋼琴的合奏下,演繹古典樂中蘊含的自然數列,也就是著名的「費式數列」以及趨近「黃金比例」所呈現的美感。來自德國德勒斯登音樂院獨奏家游瑞玲老師、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碩士王思婷老師,以及奧地利葛拉茲藝術大學鋼琴演奏碩士陳芷芸老師,首先以庫勒的「花之圓舞曲」為大會揭開序幕,帶領與會者即便身處室內也能深入自然意境。接續鍾院士的演講,則以德布希的「月光」、巴哈與古諾的「聖母頌」詮釋藏匿於自然中的數列奧秘。
無論是生物界或人類社會文明,「傳承」是生生不息的關鍵。大會最後的分享,邀請醫學青世代從另一種科技觀點來談「再生醫學」。全台第一個醫學創客實驗室Medical FabLab NDMC 創辦人陳加恩,大一暑假在自己寢室拿床板當桌子,與室友徹夜裝起第一架3D列印機開始,憑著熱誠與努力「闖蕩」哈佛醫學院以及波士頓小兒科醫院,帶回寶貴的臨床案例,與團隊合作應用於台灣三總、榮總與中國醫藥大學的臨床。「3D列印技術」結合「電腦斷層掃描」縮短醫生準備的時程、提升「實際操刀」的精準度,改善病患就醫的品質。未來,加恩希望能發展哈佛醫學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再生醫學(How To Grow Almost Anything ),應用「生物列印」協助器官再生,幫助更多病患。
2017年,協會與合作夥伴舉辦了仿生教育工作坊、營隊、國際交流等活動。2018年,除了規劃更多元的會員活動參與,有鑑於台灣普遍缺乏「原創式創新」與「前瞻策略」的運作,面臨世界嚴峻的競爭,預計以工作坊、共識營等與企業合作,以仿生設計架構與方法開出新路,此外並與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合作,提供「前瞻策略思考」與相關產業翻轉的服務。仿生創新之路正匯聚更多夥伴並肩同行,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!
2018 會員權益與企業合作套裝方案請點此連結: https://goo.gl/2vmHhf
如何加入會員?請按此:https://goo.gl/LXnKMW 會員申請書(下載紙本):https://goo.gl/4dRmvF
團體會員募集訊息:https://goo.gl/Hn4foN 團體入會申請(線上填寫):https://goo.gl/dra2gD 個人入會申請(線上填寫):https://goo.gl/pWgLmV
台灣仿生科技發展協會 FB 粉絲頁: https://goo.gl/3iAkBA
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: http://www.biotaiwan.org.tw/
Leave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