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 Detail

2016 仿生科技論壇精彩回顧 II

26 十二月 , 2016,
Biomimicrytaiwan

No Comments

all-1

孫智麗

 


2016年仿生科技論壇的下半場重頭戲,是針對「仿生科技」、「循環經濟」、「永續都會」三項主題的綜合座談,由台灣仿生科技與五生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 孫智麗博士主持。孫博士重述了大家對於未來都會的想像:運用仿生,將生態系運作的原理運用於都會規劃上。她以產業分析的觀點,點明這個理想目標的進行,需要融合在地台灣的產業特色。她提到,近年來政策上有許多翻轉,面向非常多而零星,藉由這次聚集的機會,可讓大家了解各領域在政策或策略發展上的方向並做討論。


 

1黃金城

 

農委會 黃金城副主委
簡述了在新南向政策下,農委會的考察案例。過去與環境失衡的科技雖然帶來經濟效益的提升,但時代演進,已朝向經濟與生態平衡發展。他強調目前於國內推行的計畫方向,如風災過後樹枝的生物碳運用、沼氣發電、農田結合太陽能發電等,雖其經濟效益尚未顯現,但仍需持續推動,並樂見農業在永續都會中可以扮演的角色。


 

楊鏡堂

 

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楊鏡堂執行長
身為行政院「能源及減碳辦公室」執行長,他強調團隊目前推行的項目中,暫以「減碳」優先於「節能」,希望能尋求「經濟發展」、「社會公平」與「環境保育」三個面向的平衡點。他不諱言,國人的GDP長期偏低,經濟發展極為重要。然而目前產業型態確實衝擊到生態。未來20至40年,都市化的比例非常高,因此相較於其他領域,都市的設計比重會更大。實際的執行方案,必須兼具「節能」、「減水」、「減廢」三面向,並如同自然界擁有具韌性的回饋機制。以「節能」為例,從過去的電子產業,轉為推動「綠能產業」。如農委會的沼氣計畫,目前成本仍非常高,但這樣的投資或許能催生未來的一項新產業。
楊鏡堂強調,推動革新時不可能一次到位,他將帶領團隊逐步完成每一個「階段性任務」,並在過程中傾聽各方建議、進行調整。


 

簡又新

 

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簡又新董事長
簡董事長從科技結合循環經濟概念暢談台灣的發展,他舉例寶特瓶的回收,在全世界名列前茅。自1987年開始推動寶特瓶的回收,在量與轉換效率上均非常成功,此外還結合台灣近年盛行的咖啡文化,把在城市中大量未被使用的咖啡渣,製成紡織用的咖啡紗,目前技術可做到:三杯咖啡渣與五個寶特瓶,製成一件高單價的運動衣。許多國家隊身著的球衣,都是以上述的原料、方法製成。
他也提到全球未來的永續都市,已由「低碳」城市邁入「智慧」城市。然而最基礎的「低碳」,依照各國目前的INDC (國家自定預期貢),仍超過巴黎協定2度升溫值。若無法有效減少「能源流」的碳足跡,可從「物資流」著手,例如物資的高效率回收,可望減少95%的碳足跡。


 

Geanne

 

Interface集團 Geanne Van Arkel永續長
非常開心台灣有堅定的決心走這條循環、永續的道路。發展循環經濟和永續都會,絕非在「生態」與「經濟」之間作抉擇,而是讓兩者並肩而行。以循環經濟為例,若維持以「人」為本位的觀點進行設計,容易陷入「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,產生了更多新問題」的困境中。但若透過觀察在地的生態機制,效法經過38億年演化考驗的生物策略,將能發想出更永續、有韌性的成功設計。她舉例印度Lavasa城市,就是以仿生學為規劃基礎而成的新興都市。例仿效蟻丘設計的馬路,這樣的鋪路方式可避免道路因大雨而積水,省去風災過後的大量人力、物資成本。
Geanne提出荷蘭政府對於仿生學結合循環經濟相當支持,相信台灣以這樣的企圖心,來運行台北市及整個國家,必然能回饋於社會、經濟與環境面的改善。


————同場加映————

【現場–仿生科技協會小攤位】

論壇的與會者在協會攤位駐足,留下自己對於「如森林般活性運作的城市」的想像。

圖一

【現場】Q&A

大家熱烈地討論著台灣的現在、未來,各式各樣的問題、想像、解法在空間中跳躍。

圖三

圖二

see ya

2016仿生科技論壇的交流之旅在此劃下尾聲,

各位,我們明年見!

 

上一篇:2016 仿生科技論壇精彩回顧 I

RSS
Follow by Email
Facebook
YOUTUBE